高阶智驾向下普及之年,比亚迪打响10万市场智驾标配第一枪

高阶智驾向下普及之年,比亚迪打响10万市场智驾标配第一枪

彻底脱轨 2025-02-11 简单报 2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周姝祺

已经触及国内大众市场销量天花板的比亚迪决心将公司市场份额突破的可能性押注在智能化上,其最廉价车型比亚迪海鸥也将至少具备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2月10日,这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宣布,将推出低、中、高三套不同配置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首批搭载车型达到21款。其中,10至20万元车型将全系标配高阶智驾功能,10万元以下的海豹、比亚迪秦PLUS DM-i等车型也将多数搭载高阶智驾功能。

去年比亚迪打响了当时行业价格战的发令枪,而今年比亚迪成为了10万元级别市场智驾普及的首发者。

这三套智驾方案依据硬件配置高低区分。高阶方案DiPilot 600搭载三颗激光雷达,主要应用在豪华品牌仰望上;中阶方案DiPilot 300采用单/双颗激光雷达,搭载在腾势和比亚迪品牌上。而没有使用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智驾方案DiPilot 100则覆盖比亚迪品牌。

界面新闻了解到,纯视觉智驾方案由比亚迪智驾团队自研,预计将“上车”占据比亚迪销量超过90%的20万元及以下中低端产品。目前这一价格段智驾功能多只具备简单的自适应巡航(ACC)和车道居中辅助(LCC),而比亚迪想要推进的,是具备如同人类思考,更高级别L2+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OA)。

高阶智驾向下普及之年,比亚迪打响10万市场智驾标配第一枪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否认了公司在智能化上不够的质疑,他认为,2025年是“全民智驾”的元年,未来2至3年智驾将成为必不可少的配置。

上周比亚迪公布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时间时,市场反响热烈,当天公司市值暴涨822亿元;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宇瞳光学、伯特利、联创电子、中原内配涨停。

多位比亚迪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从去年底开始,比亚迪自研智驾团队整合后启动封闭开发,并发放额外绩效奖金鼓励员工加班,加快低阶项目量产落地。部分员工周末和春节假期都处于无休状态。

界面新闻获悉,比亚迪自研高阶智驾项目从9月中下旬立项,到2月初通过内部品质处验收,仅耗时130余天。部分员工认为量产交付速度超过预期。而在验收通过后,比亚迪随即迅速对外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时间安排相当紧凑。

比亚迪想要在尚未普及高阶智驾的10万元级别中低端市场抢占用户心智,强化产品性价比。当汽车价格战进入第三年,即使是掌握定价权的比亚迪也很难将产品定价更进一步下探,选择提升配置将起到相当的作用。

一个直观对比是,起售价仅6.9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具备高速领航辅助、代客泊车功能,并将在年底前上线城市记忆领航辅助功能。而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软件包FSD的官方售价即达到了6.4万元。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向界面新闻表示,比亚迪智能化战略依循一以贯之的高性价比策略,这将成为决定比亚迪未来能否更进一步。

自宣布停止销售燃油车,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来,比亚迪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长最为快速的汽车公司。去年比亚迪销量超过上汽集团,首次成为国内汽车公司总销量第一,其零售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6.2%,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高达三成以上。

但比亚迪增速已经放缓。一位要求匿名的行业专家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指出,比亚迪在20万元级别大众市场的销量临近饱和,智能化是其守住并进一步国内市场份额的核心手段。

今年1月,吉利控股集团在时隔3年之后,再次抢回中国汽车公司国内月销量首位的称号。尽管这一数据包含了沃尔沃全球销量,但侧面反映其他自主品牌与领头羊比亚迪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奇瑞、长安等企业则近期分别宣布降价促销和与华为加强合作,以进一步增强产品优势。其中,长安汽车提前比亚迪一天召开发布会,宣布将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这一相对高成本硬件配置通常应用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之上,被视作车型溢价的一环。

汽车行业近年达成的共识是,在三电技术陷入相对瓶颈期,暂无颠覆性革新技术出现之前,智能化成为了决定产品差异化的核心要素。但受制于软硬件成本和用户需求,中低端车型高阶智驾的普及速度较为缓慢。

章一超告诉界面新闻,10万元级别车型对成本相当敏感,而落地高阶智驾所需的多类高成本传感器配置必不可少;同时,想要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不错的用户体验,还考验厂商的软件水平。

以业内压缩成本到极致的大疆车载为例,其提供的高阶智驾标配方案采用7颗摄像头和32TOPS算力,成本也需要7000元。比亚迪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比亚迪低配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的硬件配置与大疆车载相似。

上述专家认为,比亚迪有能力率先推进自研高阶智驾解决方案的落地,一是其垂直整合的研发模式及其庞大的销量规模,能够支撑成本摊销。另一方面,比亚迪现有的车队规模可以搜集充足的数据训练算法模型,加快研发进程和节约成本。

头部企业的规模化应用将冲击消费者对高阶智驾的认知,使其建立起对高阶智驾的明确需求。从今年开始,10万元级别车型包含高速辅助驾驶功能的高阶智驾,将逐渐成为难以让消费者妥协的“必含项”,进而给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尚无建树的汽车公司带来极大压力。

“中低价格段车型消费者将首先看重高阶智驾功能是否配置,但还未追求这一功能是否好用。”章一超说。

另有分析师向界面新闻表达了相似观点:消费者不会因为是否拥有高阶智驾去决定购置这款车型,却有可能因为汽车厂商没有这项能力和规划而将其排除在外。

比亚迪自研高阶智驾的迅速铺开还将对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形成较大的心理冲击。章一超认为,比亚迪过往的品牌特色局限在传统汽车公司层面,产品评判维度在三电、内外饰、空间等。而智能化短板的补齐,为其添加了新的标签,或将跳出原有的圈层,与小鹏汽车等新势力直接对话。

麦肯锡调研指出,任何具备高阶智驾能力的车辆都是极佳的口碑传播载体;无论是车主自发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智驾片段分享,还是线下介绍,这些对汽车公司而言都宛若“免费”营销。

“与比亚迪在同一竞争区间的汽车公司只能跟进或者期待差异化突破。”上述专家判断,这或将导致部分产销不足的汽车公司利润进一步下滑。据其测算,高阶智驾能够实现成本打平,至少需要实现30至50万辆及以上的规模。

界面新闻了解到,零跑汽车也在密切关注比亚迪高阶智驾落地进程。这家去年“黑马”造车新势力能够获取消费者信任的主要原因是比传统汽车公司更高等级的配置,但更便宜的价格。

在比亚迪智能化发布会开始之前,零跑汽车宣布,15万元级别新车B10将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自驾芯片,具备端到端城区智驾能力;吉利汽车也表态,将在3月召开智能化发布会。

多位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今年将是高阶智驾向下迅速普及之年。大陆集团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将研发资源同样倾斜在中阶智驾方案上,轻量化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功能将在上半年落地。

根据麦肯锡最新调研,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触情况、满意度以及升级更高层级智能驾驶的意愿,均出现显著提升。随着智驾车队规模增大带来的软硬件成本的下滑,以及消费者对智驾观感的提升,高阶智驾将逐步从25万元以上的价格段,下探到15至20万元区间。

要注意的是,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取决于品牌、车型外观、价格、销售网点等多个维度,单一的智能化因素目前很难决定销量成败。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吴钊向界面新闻表示,高阶智驾还只是处于可用到好用之间,想要实现好用再到消费者爱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可以预料的是,在价格战之外,一场新的战役已经拉开了帷幕。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高阶智驾向下普及之年,比亚迪打响10万市场智驾标配第一枪》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